top of page
georgia-de-lotz-muN_TndU9A0-unsplash.jpg
Search

大齋節之聖週

「聖週」(Holy Week),又稱為「受難週」,由棕樹節(Palm Sunday)主日開始,即復活節前的一個主日,是紀念耶穌在世最後一個星期的事蹟與活動。


耶穌在世最後一次進入耶路撒冷的情況,正如先知在撒迦利亞書九章9節中所描述的,祂騎著一匹小驢駒進入耶路撒冷。百姓則手持棕樹枝在兩旁夾道歡呼、高喊「和撒那」,並將自己身上的衣服脫下鋪在地上,讓耶穌騎驢踩(踏)過去,好像歡迎打勝仗凱旋歸來的王一般。可見當時的猶太人多麼期待有一位自己的君王興起,取代羅馬帝國的政權、脫離羅馬的殖民管治。雖然猶太人當時享有宗教的自由,但卻因為政治原因和各種的稅項,百姓仍然生活得非常艱苦,他們盼望舊約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、救贖者,來救他們脫離羅馬的魔掌。


所以當他們在迎接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時,不斷高呼「和撒那」。「和撒那」的希伯來文字面意思是「現在施行拯救」。從耶穌過去的言行和所行的神蹟,這些群眾認定耶穌就是那將要來的救贖者,他們盼望耶稣能夠施行拯救。沒有錯,耶穌的確就是舊約先知所預言的救贖者——「彌賽亞」。但當然猶太人所期待的救贖者與舊約先知所預言的救贖者並不吻合。猶太人盼望的救贖者是政治上的王,在軍事上能推翻羅馬政權。但舊約先知所預言的救贖者卻並不是一個民族的救贖者,而是全人類的救贖主。祂來到世上的目的,並不是要救人脫離某個政權,而是要救人脫離罪惡,幫助人識認全能的創造主,重新回到天父懷抱中。


由於耶穌並沒有達到群眾對救贖者所預期的目標,所以在「聖週」中群眾對耶穌的態度是戲劇性的反差,「聖週」首日棕樹節,他們興高采烈夾道歡迎耶穌,但在星期五他們卻歇斯底里地向彼拉多高聲呼喊著:「將耶穌釘十字架。」(可十五13-14)「聖週」適逢也是猶太人的越逾節,耶穌在神的旨意下成了越逾節的羊羔,為我們眾人捨了祂的生命,是要使我們得著更豐盛的生命,就是永生。


反思:

1.我們是否像棕樹節歡迎耶穌的群眾一樣,期待耶穌成為我們的「耶稣」,當耶穌能夠滿足我們時,我們就相信祂,否則我們就離棄耶穌?

2.耶穌已成為世人的救贖主,你有沒有因為耶稣而得著更豐盛的生命?

2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