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亞伯蘭擊敗基大老瑪和與他結盟的王回來的時候,……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;他是至高神的祭司。……亞伯蘭就把所有的拿出十分之一給他。……亞伯蘭對所多瑪王說:「我指著耶和華—至高的神、天地的主起誓:23凡是你的東西,就是一根線、一條鞋帶,我都不拿,免得你說:『是我使亞伯蘭富足!』創十四17-23
創世記中記載亞伯蘭打敗東方四王,回來的時候分別有所多瑪王和撒冷王麥基洗德出來迎接他。所多瑪是兩手空空的迎接那救贖他人民的亞伯蘭,反而撒冷王麥基洗德卻帶著餅和酒來迎接亞伯蘭、並為亞伯蘭祝福,可見麥基洗德比所多瑪王大方。亞伯蘭也慷慨地把戰利品的十分之一拿來奉獻給麥基洗德,不但如此,亞伯蘭還把其餘屬於他的戰利品統統不要、歸還給所多瑪王。其實亞伯蘭的慷慨在第十三章中已彰顯,當他的牧人與羅得的牧人為地方爭執時,是他主動向羅得提出讓羅得先選擇牧畜的地方。
我們不要以為亞伯蘭的舉動是慷他人之慨,其實這些戰利品的確是屬於他的。就算是慷他人之概,也要他沒有貪念和不吝嗇才可以,試問有誰會把已到手的財富輕易的再拿出來,不都是左計右算嗎?慷慨可以說是一個發自内心的行動,慷慨一般與金錢有關,而人最吝嗇的東西就是金錢,所以人要做到真正慷慨是很難的。記得以前國內有大的自然災害,港澳地區都會有賑災籌款的活動,雖然隨著國內的經濟發展,港澳地區的捐款已經不及內地,但仍可看到港澳人士的愛國情懷和慷慨。在使徒行傳第十一章中也記載了安提阿教會籌款,幫助和供給住在猶大地正面對大饑荒的弟兄們。
保羅常教導外邦的信徒要慷慨幫助窮困的信徒(羅十五26),慷慨是基督徒應有的品行,是需要藉著環境不斷的操練。慷慨除了幫助身邊的人外,它也彰顯在我們平時對教會的奉獻。所以耶穌用一個窮寡婦在聖殿中奉獻兩個小文錢的事例來教導我們,如何在教會作奉獻,慷慨是在於我們對神的心,而不是因為我們的收入有多少而定。
請問我們是一個慷慨的人嗎?亞伯拉罕和窮寡婦都是慷慨的好榜樣,我們該如何效法他們為教會作奉獻?
Comments